
一天一成语:以貌取人

【成语名字】以貌取人
【成语拼音】yǐ mào qǔ rén
【成语释义】以,根据,凭据;貌,外貌;取,衡量、判断。指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人的品质才能。

图片来自网络侵删
【成语出处】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吾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,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”
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“以貌取人”。

图片来自网络侵删
【成语用法】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
【近义词】以名取士、表里如一
【反义词】量才录用、知人善任

图片来自网络侵删
【成语寓意】
子羽长得很丑,并不能代表没有才气,退学后自律的子羽成为了有名的学者。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,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其他方面也很不错。对一个外表邋遢丑陋的人,人们则倾向于认为他各方面都低劣。印象一旦以情绪为基础,这一印象常会偏离事实。看不到优秀背面的东西,就不能很好地解读它。孤立地以貌取人、以才取人、以德取人、以某一言行取人、以某一长处或短处取人,都是不正确的知觉。古话说得好:“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。”识人要看内心,不要被人的外表蒙蔽了眼睛,以貌取人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,同样也是不可取的。相比起外表美而言,心灵美其实显得更为重要。总归,以貌取人不如以诚待人。

图片来自网络侵删
【活学活用】
⒈“真是糟糕,他早又不说,但也只怪我们以貌取人,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了。 ”——郭沫若《涂家埠》
⒉选拔人才应该以人品、能力为取舍依据,不应以貌取人。
3.他总是以貌取人,对那些外表平凡的人缺乏应有的尊重,这种态度很不可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