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天学了新成语--阳和启蛰

▶ 阳和启蛰 yáng hé qǐ zhé
意思是比喻恶劣的环境过去,顺利和美好的时光开始了。
出自《宋史·乐志》:“条风斯应,候历维新。阳和启蛰,品物皆春。”
【阳和】
1.春天的暖气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维二十九年,时在中春,阳和方起。”
2.借指春天。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虽阳和布气,鹰化为鳩jiū,至於识者,犹憎其眼。”
【启蛰】
1.节气名。动物入冬后藏伏于土中冬眠,不吃不喝不动,古人称之为“蛰”。
2.“启”是开启的意思。
• 随着气温升高,泥土变得松软,冬眠的虫类感受到春天的阳和之气,打破原来的蛰伏状态,从土中钻出来活动,这就是“启蛰”。它在立春、雨水之后,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。西汉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名字叫“刘启”,为了避讳汉景帝,就改称“惊蛰”,沿用至今。
•《礼记.月令》里说时候,“东风解冻,蛰虫始振,鱼上冰,獭祭鱼,鸿雁来。”
这是二十四节气对应的七十二候“侯应”描述,这三个是“立春”的三个侯应。
立春:“一候东风解冻,二候蜇虫始振,三候鱼陟负冰。”
说的是立春,东风送暖,大地开始解冻;五日后,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;再过五日,河里的冰开始溶化,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,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,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。
• 同理,惊蛰分为三候:“一候桃始华,二候仓庚(黄鹂)鸣,三候鹰化为鸠(布谷鸟)。”
• 《周易》有云:“阳和启蛰,春暖花开;四阳大动,时来运转!”
在《周易》里,阳称为“大”,取其生气旺盛,茁壮成长,蓬勃向上的意思。所以又到了万物复苏的时节,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冲破往日的黑暗,迎来顺遂华丽的明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