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成语典故之一日千里
一日千里
【出处】
最早出处:骐、骥、骅、骝,一日而驰千里。(《庄子·秋水》)
衍生典故:夫骥一日而千里,驽马十驾,则亦及之矣。(《荀子·修身》)
田光坐定,左右无人,太子避席而请曰:“燕秦不两立,愿先生留意也。”田光曰:“臣闻骐骥盛装之时,一日而驰千里;到其衰老,驽马先之。”(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)
后世根据以上文献整理出“一日千里”这个成语。
【释义】原形容马跑得很快,一天能跑一千里,现在比喻人进步很快或事情发展迅速。

【历史典故】
战国后期,秦国越来越强大。秦王嬴政即位后,广揽人才,励精图治,终于在公元前230年全面发动了历时十年的灭六国之战。秦国先快速消灭了六国中实力最弱的韩国,又以反间计攻破了强大的赵国。这时,北部的燕国开始恐慌起来。赵国灭亡了,燕国与秦国之间的屏障也一下消失了。燕国的国势并不强,眼看秦国就要大军压境了,燕王喜束手无措,就把军国大事完全交给了太子丹。
燕国太子丹在赵国做人质时,与同在赵国做人质的奉国干子赢政因为同病相怜,相处良好。后来,赢政回国做了秦王,太子丹又到秦国去做人质,原本以为可以得到赢政的优待。不料,赢政不但没有顾念旧情,加以特别照顾,反而处处冷待、刁难他,太子丹见此状况,便找机会逃回了燕国。回国后,太子丹一直耿耿于杯,想报复赢政。但由于燕国势单力薄,根本无法与秦国抗衡,更别说实现太子丹复仇的愿望了。
太子丹担心秦国出兵,就去请教他的老师鞠武。鞠武告诉他:“我有一个好朋友,名叫田光,他为人机智,很有谋略,而且勇敢沉着,太子可以和他商量。”鞠武将田光带来见太子丹,太子丹非常恭敬地招待了他,并对他说:“希望先生能替我们想个办法,抵挡奉国的侵吞。”田光说:“我听说一匹好马正值壮年时,一天可以跑一千里以上,可老了以后就连劣马都跑不过了。我现在也是一样,太子要是年轻时找我还可以,但现在我已经太老,没有精力了。不过,我倒是可以向你推荐一个人,他是我的好朋友荆轲。”太子丹于是请田光为他引荐荆轲。
后来,太子丹结交了荆轲,派他去行刺秦王,但最后以失败告终。秦王嬴政最终还是消灭了燕国,统一了六国,但荆轲刺秦的故事却代代流传下来。
【成语寓意】
“一日千里”这个成语显然是夸张手法,但在科学技术异常发达的现代社会,这个成语已在诸多领域成为现实。很多城市都在以极快速度在发展,这固然可喜,但是在这极快发展的背后,人们也失去了良好的环境,失去了绿树、蓝天。因为在城市的发展中,人们太过于心急,不注意一步一个脚印的道理,才使得城市发展产生不协调的后果。这跟人们平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題也是同样的道理,做事不能太过于着急,正所谓俗话说: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”,“一日千里”的成果是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和汇聚才能在适当的时候爆发出来的。所以,“一日千里”是平时量力而行,更要在点点滴中积累后不断充实,才能有的成果,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