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解成语:矢志不渝,这“渝”字如何表达

100次浏览  2025-04-04 04:43:37

矢志不渝,

这“渝”字如何表达——

矢志不渝

shǐ zhì bù yú

矢:誓,发誓(强调针矢所对而决不改变);

“矢”为针矢、箭矢;矢尖针对,比喻集中目标有所针对。

志:志向,志愿,心之所向。

矢志:矢针对心志所向,犹如矢尖一般集中针对志向。

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,以示决心。

渝:改变。

意为像针“矢”一样不改变志向所针对目标。

指立志绝不改变。表示永远不变心。

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谢安传》:

“安虽受朝寄,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,每形于言色。”

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“矢志不渝”

成语故事

谢安,字安石,东晋时期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,是东晋文学家、书法家。谢安虽出身名门士族,但却不喜做官,年轻时曾屡辞朝廷聘请,筑庐隐居于上虞东山,过着“高谢人间,啸咏山林”的闲适生活。

当谢安40多岁时,由于国势衰微、社稷危难,应好友王坦之的邀请,出山匡扶社稷,历任西大将军司马、吴兴太守、史部尚书、太傅等职,后来官至侍中,总揽朝政,将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条。在为官期间,他“从容而杜奸谋,宴行而清群寇”,有效地压制了桓温的篡权奸计,并以少胜多的击败了前秦苻坚的六十万大军,取得了淝水大捷,因此,东晋文学家王献之称他为“大晋之俊辅”。

谢安虽然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,但心中却始终向往着能重新过“隐居东山”的生活。据《晋书·谢安传》记载,他虽然身在朝廷,却心在山林,“东山之志始末不渝,每形于言色”。

何谓不【渝】——

形声会意合体字,俞为渝,从水从俞,俞声。

渝-小篆

其中“氵”,表示流水;

其中“俞”,表示由此及彼而通达。

二者合一,

其一,【俞→水】,

以“俞”命名“水”为“渝”水。

其二,【水→俞】,

“水”流如“俞”由此及彼而变通为“渝”。

以此表达“变更、改变”之义。

如,

忠贞不渝,生死不渝、信守不渝、此情不渝。

《诗经·郑风·羔裘》:“彼其之子,舍命不渝。”

本义:

①水名;渝水;重庆境内嘉陵江古称渝水。

②变通,改变。

“渝”字中“俞”之物性表达及其构成字——

“俞”为舟之始。

既有造舟“完成”义,也有舟行巜水“通过”义。

“俞”具有“凿空木而通”之自然特性,

有“空、通、成”义。

俞-小篆

俞-甲骨文

俞-金文1

“俞”之自然物性——

其一,“俞”中有“舟”——

空中木,始变成舟。

此“木”变彼“舟”,是为舟之始,也是舟“俞”完成。

由此及彼,由此变彼,由此变通达到彼。

表达由此“木”变通成彼“舟”。

其二,“俞”中有“巜”水——

舟行巜水,巜水具有丝滑流行。

“俞”字图图谱及其构成合体字——

【俞】-(常/次)偷愉输愈榆逾喻-(通)谕渝揄瑜觎窬蝓嵛腧毹

“渝”字相关成语——

终始不渝 始终不渝

金石不渝 白首不渝

忠贞不渝 丹青不渝

至死不渝 誓死不渝

生死不渝 没世不渝

之死不渝

恪守不渝 坚守不渝

坚贞不渝 坚持不渝

信守不渝 矢志不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