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个著名的五字成语,很有故事,你知道几个!

100次浏览  2025-05-21 04:29:53

鹿死不择音

释义:

音,古通“荫”,意指遮蔽、庇护之处。此成语意指鹿在临终之际,已无暇顾及选择安全的藏身之所。它常用来比喻人在绝境中只求生存,无暇顾及环境条件,或形容情势危急,无法从容考虑。

出处:

源自《左传·文公十七年》:“鹿死不择音。小国之事大国也,德,则其人也;不德,则其鹿也。铤而走险,急何能择。”


故事背景:

公元前610年,晋灵公筹备诸侯会盟,郑穆公欲参与,却遭晋灵公拒见。晋灵公疑郑与楚勾结,对晋有二心。

郑臣子家遣使赴晋,致信于执政大夫赵盾,信中力陈郑晋友好,即便面对楚国压力,亦未曾背弃晋国。信中还引用古语反驳晋君指责:“古人有云:畏首畏尾,身其余几?又云:鹿死不择音。小国侍奉大国,若大国以仁德相待,则小国如人;若不以仁德相待,则小国如鹿,危急时刻只能仓皇奔逃,何暇选择?”

信中更以强硬态度表示,晋令无常,郑已知危在旦夕,唯有整军备战,以待后命。赵盾阅信后,觉其言之成理,遂劝晋灵公撤销拒郑之令。


一报还一报

释义:意指每做一件坏事,最终都会遭到相应的报复,也常用以表达“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”的道理。

出处:源自《隋唐演义》第四十回:“一报到头还一报,始知天网不曾疏。”这句话揭示了因果报应,强调恶行终将自食其果,天道好还,无人能逃。


顾三不顾四

释义:只顾这一面,不顾那一面。

出处:《红楼梦》第六十八回:“以后可还再顾三不顾四的不了?以后还单听叔叔的话,不听婶娘的话不了?”


驽马恋栈豆

释义:驽马恋栈豆,意指劣马贪恋马厩中的豆料,用以比喻平庸之人目光短浅,过分贪恋官职、家业等眼前的小利。


出处:此成语源自《晋书·宣帝纪》,原文为:“爽与范内疏而智不及,驽马恋栈豆,必不能用也。”最初用于形容曹爽的愚钝。


故事背景:魏明帝曹叡临终前,将年幼的养子齐王曹芳托付给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佐。曹家原本打算待曹芳年长后,逐步削弱司马懿的军权。然而,曹爽终究非司马懿的对手。


高平陵政变:公元249年正月,皇帝曹芳携曹爽兄弟前往城外高平陵祭拜皇陵之际,司马懿在洛阳发动政变,史称“高平陵政变”。他以皇太后的名义,指控曹爽违背先帝遗命,要求皇帝罢免曹爽及其兄弟的兵权,并承诺只要交出兵权,便可保全性命。


曹爽的抉择:面对危机,曹爽未采纳直接对抗司马懿的建议,而是展现出“驽马恋栈豆”的心态,即不愿冒险抗争,只愿保住现有的权势与财富。最终,他选择投降。


结局:然而,司马懿并未信守不杀的诺言,曹爽等人皆以谋反罪名被处决,曹魏政权也由此落入司马懿之手。


司马牛之叹

释义:此处的“亡”意为“无”,用以比喻孤身一人、缺乏援助的深切感慨。


出处:《论语·颜渊》中记载:“司马牛忧曰:‘人皆有兄弟,我独亡。’”

司马牛满怀忧愁地叹息:“众人皆得兄弟相伴,唯我独缺此份温情。”


子夏闻之,宽慰道:“吾闻之,生死既定于天命,富贵则悬于苍穹。君子但求行事严谨无失,待人恭敬且合于礼,则四海之内,皆可为兄弟。何愁无兄弟乎?”


千里送鹅毛

释义:此言意指送礼的价值不在于数量或贵重程度,而在于表达出的对对方的敬重与亲近之情。

唐朝贞观年间,回纥使者缅伯高奉命前往长安朝见皇帝,随行携带了诸多珍贵礼物,其中最为珍贵且令人费心的,是一只罕见的白天鹅。


长途跋涉,照料这样一只活蹦乱跳的飞禽,并确保其状态良好,绝非易事。然而,在一次看守的疏忽中,天鹅逃脱,重归自然。

缅伯高大惊失色,最终在无计可施之下,将天鹅遗落的羽毛献给唐太宗,并附诗一首,坦陈自己护宝不周的过失:

“天鹅献唐朝,山高水远路迢迢。沔阳河畔失珍宝,痛心疾首泪滔滔。特禀圣明天子晓,乞望宽宥缅伯高。礼虽微薄情义重,千里鹅毛寄心交。”


唐太宗初感困惑,缅伯高随即详述了事情经过。


唐太宗听后连声赞叹:“真是难能可贵!千里送鹅毛,礼轻情意重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