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含有“三”的成语典故,您知道的还有哪些?
三寸不烂之舌:
解释: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。
出处:《史记•平原君虞卿列传》记载:“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。”
三令五申:
解释:反复多次向人告诫。
出处:《史记•孙子吴起列传》记载:“约束既布,乃设鈇钺,即三令五申之。”
三人成虎:
解释: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。
出处:《战国策•魏策二》记载:“‘三人言市有虎,王信之乎?’王曰:‘寡人信之矣。’”
入木三分:
传说王羲之笔法有力,在板上写字,木工刻字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。见唐张怀瓘《书断•王羲之》。后用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。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。
三生有幸:
佛家指前生、今生、来生,三世都很幸福。比喻非常幸运的意思。
孟母三迁:
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一个好的成长和学习的环境,曾经搬了三次家。
朝三暮四:
有个玩猴子的人拿橡实喂猴子,他跟猴子说,早上给每个猴子三个橡子,晚上给四个,所有的猴子听了都急了;后来他又说,早上给四个,晚上给三个,所有的猴子就都高兴了(见于《庄子•齐物论》)。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,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,后来比喻反复无常。
退避三舍:
晋文公重耳当年因内乱逃到楚国,蒙楚成王收留。后重耳回国执政,与楚国交战,重耳主动退让九十里,以报楚成王当年之恩。
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哺:
出自《韩诗外传》卷三:"成王封伯禽於鲁,周公诫之曰:'往矣! 子其无以鲁国骄士。吾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也,又相天下,吾於天下亦不轻矣,然一沐三握发,一饭三吐哺,犹恐失天下之士。'"《史记•鲁周公世家》亦记此事:"然我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"后因以"握发吐哺"比喻为在位者礼贤下士,殷切求才。
不三不四:
古人认为天为一,地为二,天地相加成三。三才“天、地、人”;三光“日、月、星”;所以说“三”不仅作为一个数的概念,还作为对事物整体的象征。
古有“四书”、“四诗”,战国有“四君子”,传说中还有“四大美女”,《易经》中则有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等。所以,“四”古意则含有周全、称心之义。
因此,在传统文化中,“三”与“四”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礼赞,所以那些不正派的人、不正经的言行便被斥之为“不三不四”了。
不孝有三:
于礼有不孝者三,谓阿意曲从,陷親不义,一不孝也;家贫亲老,不为祿仕,二不孝也;不娶无子,绝先祖祀,三不孝也。
三阳开泰:
“泰”出自《周易》,为六十四种卦象之一,由下方三阳,上方三阴的六爻组成。在八卦中三阳爻组成乾,代表天。三阴爻组成坤,代表地。当易卦与月历相合时,正月为泰卦,为一年之首,故“三阳开泰”作为了新年称颂的贺词。因“羊”与“阳”谐音,人们常以三只羊组合在一起的形象来隐含“三阳开泰”的吉祥寓意。
三长两短:
通常用来指意外灾祸或死亡。棺木是用六块木材拼凑的,即四长两短,因尸体入馆后才上棺盖,所以只称三长。
一问三不知:
就是对事情的发生、过程和结尾这三样都不知不晓。
事不过三:
源于春秋战国时期“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”的典故。
韦编三绝:
孔子读《易》,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。比喻读书勤奋。
三代;夏、商、周。
三不朽: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。
春秋三传:左传、公羊传、谷梁传。
三王:夏禹、商汤、周公。
三公:
周朝,司马、司徒、司空;西汉,丞相、大尉、御史大夫;清明,太师、太傅、太保。
三省六部:
中书省(决策)、门下省(审议)、尚书省(执行);吏部、户部、礼部、兵部、刑部、工部。
三曹:曹操、曹丕、曹植。
三苏:苏洵、苏轼、苏辙。
三班:班彪、班固、班昭。
三史:史记、汉书、后汉书。
三吴:吴郡、吴兴、会稽。
三秦:雍王(西)、塞王(东)、翟王(陕西北)。
三楚:港陵(南楚)、吴(东楚)、彭城(西楚)。
三原色:红、绿、蓝。
岁寒三友:松、竹、梅。
科考三元:乡试、会试、殿试的第一名(解元、会元、状元)。
殿试三鼎甲:状元、榜眼、探花。
中国三大国粹:京剧、中医、中国画。
佛教三宝:佛(大知大觉的)、法(佛所说的教义)、僧(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)。
三吏:《新安吏》、《石壕吏》、《潼关吏》。
三别:《新婚别》、《垂老别》、《无家别》。
江南三大古楼:湖南岳阳楼、武昌黄鹤楼、南昌滕王阁。
三山五岳:
三山是:江西龙虎山、山西太行山、山东泰山;五岳指东岳泰山、西岳华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、中岳嵩山。
三皇五帝:
三皇指伏羲(x )、燧人、神农。五帝指黄帝、颛顼(zhunx)、帝喾(kù)、唐尧、虞舜(yúshùn)。
三纲五常:
三纲指父为子纲、君为臣纲、夫为妇纲。五常指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
三教九流:
“三教”指儒教、佛教、道教。 “九流”一指儒家、道家、阴阳家、法家、名家、墨家、纵横家、杂家、农家;二指江湖上各行各业的人,即:
上九流:一流佛祖,二流仙,三流皇帝,四流官,五流员外,六流客,七流烧锅,八流当铺,九流是庄田。
中九流:一流举子,二流医,三流风鉴,四流批,五流丹青,六流工,七僵八道九琴棋。
下九流:一修脚,二剃头,三从四班五抹油,六把(头)七娼八戏九吹手。
三从四德:
未嫁从父,既嫁从夫,夫死从子;妇德,妇言,妇容,妇功。
三言二拍:
《喻世明言》、《警世通言》、《醒世恒言》;《初刻拍案惊奇》、《二刻拍案惊奇》。
三姑六婆:
尼姑、道姑、卦姑;牙婆、媒婆、师婆、虔婆、药婆、稳婆。
三班六房:
明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。即:皂班、壮班、快班是隶役;吏房、户房、礼房、兵房、刑房、工房是胥吏。
三媒六证:
言婚约之郑重。典故来历是一升子(斗)、一把剪子、一把尺子、一面镜子、一个算盘、一杆称(粮食有多少,升子作证。衣裳裁得好坏,剪子作证。布料有多长,尺子作证。自己的真面目,镜子作证。自己收入有多少,算盘作证。东西有多重,称作证)。
现在多指六礼,即六礼是: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徵、请期、亲迎。
世界三大宗教:基督教、伊斯兰教、佛教。
世界画坛三杰:达-芬奇、拉菲尔、米开朗奇罗。
三顾茅庐: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。
三大火炉:济南、武汉、拉萨。
人体三宝:精、气、神。
东北三宝:人参、貂皮、乌拉草。
人有三急:马上、枕上、厕上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