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学了新成语--灾梨祸枣

100次浏览  2025-05-05 05:53:16

出自《阅微草堂笔记》

灾梨祸枣【zāi lí huò zǎo】

梨、枣:梨树、枣树。

灾、祸:损害。

从前印书用梨木或枣木刻板;形容滥刻无用不好的书。

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六:“至于交通声气,号召生徒,祸枣灾梨,递相神圣,不但有明末造,标榜多诬,即月泉吟社诸人,亦病未离乎客气矣。”

【渊源】

雕版印刷术 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,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。

雕版印刷的过程是先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,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,反贴在木板上,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,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,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。木板雕好以后,就可以印书了。印书的时候,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,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,接着,用白纸覆在板上,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,把纸拿下来,一页书就印好了。一页一页印好以后,装订成册,一本书就做成了。

对于雕版印刷的版材,古人最初一般选用梓木,因此后人所以称刻版为“刻梓”或“付梓”。以后也广泛使用梨木枣木,故刻版亦被称为“付之梨枣”。

明清时期枣木、梨木做上乘材料刻印书版付梓梨木、枣木质地坚硬,细腻不宜苏裂,经久耐用。树木红润防蚀防潮,古人喜欢用它刻制名章、官印,还是刻花印板、印书版、楼堂匾额的最佳材料。

【拓展】

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原名《阅微笔记》,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于乾隆五十四年(公元1789年)至嘉庆三年(公元1798年)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。在时间上,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主要搜辑各种狐鬼神仙、因果报应、劝善惩恶等当时代前后的流传的乡野怪谈,或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。曾在历史上一时享有同《红楼梦》、《聊斋志异》并行海内的盛誉。

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在清代大量的笔记小说中独树一帜,鹤立鸡群,成为唯一能够与《聊斋志异》相媲美的作品,人们把这两部作品誉为清代笔记小说中的“双璧”。

纪昀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,鲁迅先生在《中国小记史略》中评论此书道:“纪晓岚本长文笔,多见秘籍,文襟怀旷达,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,他竟敢借文章以攻击社会,真算得很有魄力的人” 。《阅微草堂笔记》的主要成就也如鲁迅所说:“隽思妙语,时足解颐;间杂考辨,亦有灼见”(《中国小说史略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