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名成语之【批亢捣虚】
[注音] pīkàng dǎo xū
[释义]批:用手击。亢:亦作“吭”,咽喉,比喻要害处。捣:亦作“擣”。用棍棒的一端撞击。虚:空虚。“批亢捣虚”,谓扼敌人要害,乘虚而入。
[词源] 汉•司马迁《史记•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,救斗者不搏撠,批亢捣虚,形格势禁,则自为解耳。”(搏撠:亲手助人搏刺。)
[示例]宋•陈亮《中兴论》:“故必有批亢捣虚,形格势禁之道

。”
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中日战争•东方兵事纪略》:“我诸军严防中路九连城江面,而倭人乃潜袭上下游,将以全力萃于中路,为批亢捣虚计。”
又作“批吭捣虚”。(音:pīkàng dǎo xū)元•郑德辉《虎牢关三战吕布》第一折:“凡为元帅,须要机谋,批吭捣虚,为头说谎,调皮无赛。”
又作“捣虚批亢”。(音:pīkàng dǎo xū)清•张廷玉等《明史•倪岳传》:“(论西北用兵,略云)夫声东击西者,贼寇之奸态也;捣虚批亢者,兵家之长策也。”
又作“批亢抵巇”。(音:pīkāng dǐxī。抵巇:钻空子。)清•薛福成《书昆明何帅失陷苏常事》:“夫粤贼长技,在批亢抵巇,多方误我。”

也省作“批亢”。(音:pīkàng)唐•李德裕《赐王宰诏意》:“保境者以守险自固,进攻者以过险必克,制其死命,务须批亢。”明•朱国祯《涌幢小品•启戏》:“曾无批亢之能,可效弄丸之解。”
又省作“捣虚”。(音:dǎo xū)宋•欧阳修等《新唐书•南蛮中•南诏下》:“(韦宙奏)南诏必袭邕管,不先防近而图远,恐捣虚绝粮道,且深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