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典故之以逸待劳

100次浏览  2025-02-16 05:43:04

“以逸待劳”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中国古代兵书《孙子兵法·军争篇》。原文为:“以近待远,以佚待劳,以饱待饥,此治力者也。”其中,“佚”与“逸”相通,意为安逸、舒适。


这个成语原本用于军事战略,指的是让自己的军队在舒适、安逸的状态下等待敌军,从而在战斗中占据优势。具体来说,就是利用地形的便利、充足的补给和充分的休息,使己方军队保持最佳状态,同时让敌军长途跋涉、疲惫不堪,从而在交战时能够以逸待劳,取得胜利。


这个典故体现了古代军事家们对于战争策略的深刻理解,即在战争中不仅要考虑兵力、装备等因素,还要充分利用地理、时间等条件,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
后来,“以逸待劳”这个成语逐渐演化为一种常用的比喻,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挑战或竞争时,通过充分的准备和休息,保持最佳状态,等待时机成熟再采取行动,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它体现了人们在竞争中追求效率和优势的一种策略思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