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解成语:何谓“刍荛之见”?其“刍、荛”自然特性及成语表达

100次浏览  2025-02-26 05:34:45

“刍荛之见”,“刍荛之言”

何谓“刍荛”?

“刍”“荛”又是什么意思?

刍荛

刍荛:割草打柴之人行为。

刍:收获草;荛:草薪,燃火烧之草。

出自《诗经·大雅·》:“先民有言,询于刍荛。”

询于刍荛

询:问;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,借指地位低微的人。

询问于割草打柴的人。

与樵夫商议事情,意谓不耻下问。

指向普通老百姓了解情况,征求意见。

刍荛之言

割草打柴人的话。

指普通百姓的浅陋言辞。也用作讲话者的谦词。

例如:

在宋·李清照《上枢密韩肖胄》诗中有句

“巧匠何曾弃樗栎,刍荛之言或有益。”

【刍荛之见】

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。割草打柴人的意见。

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。

例如:

姚雪垠李自成》第二卷第三十七章文中有句

“但军旅之事,容当陆续奉献,刍荛之见,供将军斟酌可否。”

又如,

在《歧路灯》第六回文中有句

“弟倒有一个刍荛之见,未必有当高明。”

何谓“刍(芻)”?

象形兼会意。

按照甲骨文及金文形,又屮屮为芻,从又(手)从草(艸),

表示以手取包草集束在一起。

刍(芻)—甲骨文

刍(芻)—金文

按照小篆字形,二勹屮为芻,勹是包,

表示包束草。

刍(芻)—小篆

综合在一起,

其一,“刍(芻)”有“艹”,刍有草本植物本义。

其二,“刍(芻)”有“又”手,

又手可包束艹,又手可持草以喂,又手可持以驾御。

刍有又手行为之本义。

其三,“刍(芻)”有“勹”,刍有包束集聚之本义。

本义:

手刈草而包束。

断草包束以饲养马牛。

何谓“荛”?

形声会意合体字,艹尧(堯)为荛(蕘),从艹从尧(堯),尧(堯)声。

读ráo

荛(蕘)—小篆

其中“艹”,表示草本类;

其中“尧”,垚兀为堯(尧),垚为高土,兀为人头顶;

合在一起,“尧(堯)”表示“高尧,高垚”。

二者合一,

高“尧(堯)”之“艹”为“荛(蕘)”。

“艹”高“尧(堯)”为“荛(蕘)”。

表示“荛”草高可为“柴薪,柴草”之义。

本义:草薪,柴草。

“刍”字成语应用(一)——

【飞刍挽粟】

刍:柴草,喂牛马之草料。

飞刍:运载粮草,令其飞速疾至。

挽:挽引车船。粟:小米,指粮食。

指迅速运送粮草。

出自《汉书·主父偃传》:“又使天下飞刍挽粟。”

例如,

唐·陆贽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》:“罢关右赋车籍马之扰,减山东飞刍挽粟之劳。”

清·顾炎武《答徐甥公肃书》:“鸡肋蚕丛,尚烦戎略;飞刍挽粟,岂顾民生。”

也省作“飞刍”“飞挽”

例如,

唐·刘禹锡《贺复吴少诚官爵表》:“念餽饷飞挽之勤,闵战争暴露之苦。”

宋·梅尧臣《送河东转运刘察院》诗:“塞郡屯师久,飞刍始得人。”

又如,

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四川起义清方档案》:“而军需疲于飞挽,人民毙于锋镝,我国家之元气固已大损矣。”

飞刍转饷】,同“飞刍挽粟”。

转:转运;饷:指粮饷。

指迅速运送粮草。

出自明·王世贞《与高大夫游盘山歌》:“建牙吹角浩无际,飞刍转饷遥相望。”

【飞刍挽粮】,同“飞刍挽粟”。

粮:粮饷。

指迅速运送粮草。

出自《明史·伍文定传》:“而文定决意进兵,一无顾惜。飞刍挽粮,縻数十万。”

【飞刍挽粒】,同“飞刍挽粟”。

粒:米粒粮食。

指迅速运送粮草。

出自《南齐书·徐孝嗣沈文季传论》:“金城布险,峻垒绵疆,飞刍挽粒,事难支继。”

飞米转刍】,同“飞刍挽粟”。

指迅速运送粮草。

例如,

《新唐书·西域传上·高昌》:“今高昌诛灭,威动四夷,然自王师始征,河西供役,飞米转刍十室九匮,五年未可复。”

“刍”字成语应用(二)——

【土龙刍狗】

泥土捏的龙,稻草扎的狗。

比喻名不副实。

出自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蜀志·杜微传》:“曹丕篡弑,自立为帝,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。”

反裘负刍】

裘:皮衣,皮裘;反裘:反穿皮衣;

古人穿皮衣以毛朝外为正,反穿则毛在里,是怕损坏了皮衣上的毛。

负:背;刍:柴草。

指反穿着皮裘背负柴草。

形容贫困劳苦;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事理,本末倒置。

近义词:反裘负薪

最早出自《晏子春秋·杂上二四》:“晏子之晋,至中牟,睹弊冠反裘负刍,息于涂侧者,以为君子也,使人问焉。”后世据此典引出成语“反裘负刍”

例如,

汉·刘向《新序·杂事二》:“魏文侯出游,见路人反裘而负刍、文侯曰:‘胡为反裘而负刍?’对曰:‘臣爱其毛’文侯曰:‘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?’”

汉·桓宽盐铁论·非鞅》:“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,爱其毛,不知其皮尽也。”

南朝·梁·沈约宋书·范泰传》:“故囊漏贮中,识者不吝,反裘负薪,存毛实难。”

【白饭青刍】

白饭供客,青草喂马。

比喻主人招待周到。

出自唐·杜甫《入奏行赠西山检察使窦侍御诗》:“为君酤酒满眼酤,与奴白饭马青刍。

例如,

宋·辛弃疾《行香子》词中:“白饭青刍。赤脚长须。客来时、酒尽重沽。”

又如

白饭青刍,待仆马之厚;炊金爨玉,谢款客之隆。”

“荛”字成语应用——

【行牧且荛】

行:从事,做;牧:牧牛,放牧;

且:连接同时做的两个动作;荛:柴草。

一边从事放牛,而且一边打柴。

出自唐·柳宗元《童区寄传》:“童区寄者,郴州荛牧儿也。行牧且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