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华夏少年梦》—成语故事(六)

100次浏览  2025-01-01 20:15:01

[成语释义]形容一个人的品德和才能超群出众,不同一般;或用来形容一种东西比别的东西优异。

出:超过;类:同类;拔:超出;萃:这里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。

[典故出处] 《孟子.公孙丑上 》


成 语 故 事


孟子,名轲,字子舆,邹国(今山东邹城东南)人,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学生。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,是战国时期的伟大思想家、教育家。

有一天,孟子和他的学生公孙丑谈到历史上的圣人贤才的时候,他认为,“圣人”就是那些能“先知先觉”的超群出众的“天才”。而这样的“天才”,在孟子的心中,孔子才算得上是这样的人。

所以,当公孙丑问道:“老师,您已经是一位圣人了吗?”孟子说:“从前子贡问孔子说: . 老师已经是圣人了吗?,孔子说:‘圣人,我做不到,我不过学习不知厌倦,教人不嫌疲劳罢了。’圣人,连孔子都不敢以此自居,我又算得什么呢?”

公孙丑又问:“ 古代的圣人与当今的圣人有哪些不同?”


孟子认为,从有人类以来没有能比得上孔子的。他说:“我认为,宰我、子贡、有若三人,凭他们的才智聪明是足以了解圣人的。即使这三个人不好,也不会去偏袒他们所爱好的人。宰我曾说过:“我理解的老师比尧和舜都出色。”

子贡说:“看见一个国家的礼制,便能了解它的政治;听到一个国家的音乐,便能知道它的道德和教育。即使从百代之后去评价百代以来的君王,任何一个君王都不能违背孔子之道。从有人类以来,没有能比得上他的。”

有若说:“并不是只有人类才有高下之分的。 麒麟对于走兽,凤凰对于飞鸟,泰山对于土堆,河海对于溪流,何尝不是同类。圣人对于一般老百姓,也是同类,但却远远地超越了他那一类, 大大地高出了他那一群。自从有人类以来,没有超过孔子的。

当然,孟子、宰我、子贡、有若等对孔子的评价,体现了他们信奉的唯心论的天才论和英雄史观,是不正确的。但从有若对孔子的评价“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”中,却引出了“出类拔萃”这个成语。

启示:

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都要精通,不需要我们做伟大的人物,但是作为学生要想出类拔萃,想考入理想大学,必须要有刻苦的精神,才能梦想成真。

《华夏少年梦》栏目,用纯真的童心,抚慰平凡的感动。